close

最近黑心商品的事件層出不窮,消費者也越來越重視食品衛生與食品加工的問題,對於食品的原料、製造方式也感到非常好奇。從去年的起雲劑、塑化劑、假果汁風波,到今年的毒澱粉、沒有雞蛋的雞蛋布丁、不是米做的米粉、不會融化的霜淇淋...
我們只能說,食品科技真是太神奇了!現在市場上現象是:品名中有的名稱,原料裡不一定有;但是原料裡可能會有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
那麼消費者有沒有自保的方式呢?建議您:一定要詳閱食品標示與營養標示!
步驟一:確認有效日期
『食物過期就不能吃了』這應該是我們小時候的常識,因為過期的東西會長細菌、會發酸、發臭…所以請確認食物是在有效期限內食用。
但是過期的食品就一定會腐壞嗎?在現代科技下,這句話就變成個問號了!我們曾經收集過四歲的豆干與六歲的月餅,美國還有數年不壞的兒童餐,這些食品在過期了數年後都不會發霉、變臭,真是太可怕了,這都是拜食品加工技術與防腐劑所賜,可能一包零食的防腐劑在法定標準以內,但是難免我們一天吃下數種不同產品,累積的防腐劑就非常可觀了!原來,我們都是吃防腐劑長大的!下次我們再看到會發霉的東西,應該要覺得感恩,因為這才是真正的食物。
步驟二:詳閱材料內容
原料的標示順序:依照成分含量多寡進行標示。也就是成分最多的放在最前面,然後以此類推。例如有個飲料的成分是:碳酸水、高果糖糖漿、蔗糖、焦糖色素、磷酸、香料(含咖啡因)。這代表著只要將碳酸水加入糖漿、蔗糖與色素、香料,就可以調出一杯飲料,你猜到是什麼了嗎?
下次去逛超市時可以仔細研究一下各食品的營養標示,你會發現:新鮮羊奶的成分有牛奶;鮮乳的成份裡也含奶粉;可樂/汽水裡面就是糖與色素;洋芋片並非全然是馬鈴薯做的,還添加了植物油、澱粉、糖、味精、乳化劑、洋蔥粉、食鹽、麥芽糊精、紅椒粉、醬油粉、香料、二氧化矽、香芹片、調味劑、酵母萃取物、磷酸鈣、檸檬酸、雞汁粉、芹菜籽粉、黑胡椒粉、辣椒粉、焦糖色素、β胡蘿蔔素、阿斯巴甜…(會不會太多啦)
哇!單單一個洋芋片,居然就添加了如此多『調味料』,難怪可以把平淡無味的馬鈴薯,變成一片接一片的美味零食。只是,我們也同時吃入了這麼多人工的食品添加劑!
步驟三:小學生看不懂的原料,不要吃
在許多加工食品的原料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特別的字眼,如:食用藍色一號、二氧化鈦、二丁基羥基甲苯、醋磺內酯鉀…它們分別是合法的人工色素、白色顏料、抗氧化劑以及人工甜味劑。雖然都有研究顯示這些食品添加劑對人體無害,或是有法定的食品添加容許量,但是,畢竟這些都是化學成分,對人體一定會有或多或少的影響,或是有些不良的影響我們還不知道。況且,我們為何要攝取這麼多不屬於天然食物的材料呢?
食品科技的確為生活帶來許多方便,讓食物更容易保存、並且更加美味,但是許多廠商因為成本考量,使用了許多人工的添加劑、色素、香料、防腐劑、抗氧化劑…甚至有不肖廠商使用了工業級的原料!這些非天然的原料都是危害身體健康的凶手,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再追求花俏的口味、Q彈的口感、以及鮮艷的外觀,因為潛藏在這些『完美』的食品下,就是危機重重的食品添加劑!讓我們回歸自然、多吃天然的『食物』、而非加工的『食品』,一起來品嚐食物的真滋味、享受食物的真幸福!
撰文:代謝型態 張益堯營養師
【備註】
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正確完整的食品標示應包含:
一、品名
二、內容物名稱及重量、容量或數量;其為二種以上混合物時,應分別標明
三、食品添加物名稱
四、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輸入者,應註明國內負責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
五、有效日期。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須標示製造日期、保存期限或保存條件者,應一併標示之
六、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之標示事項。
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之食品,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顯著標示營養成分及含量;其標示方式及內容,並應符合中央主管機關之規定。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