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re are no specific ratios for protein, carb and mixed types. One of the critical, essential important and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of my philosophy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metabolic individuality. Within each category-Protein, Carb, Mixed-there is extreme variability re/ macronutrient ratios. Trying to fit all protein types into 1 ratio is like trying to fit a square peg into a round hole.

好個將“方型”的樁釘入“圓型”的洞中的比喻

Bill說:

不管蛋白質型、醣質型, 還是混合型,真的都沒有特定的比例, 僅僅只有一個最重要也最需要考量的,就是去了解你天生獨特的代謝體質。因此,即使同樣是蛋白質型(或者醣質型,混合型)他們彼此之間也仍是那麼那麼的不同。試著將所有蛋白質型人的飲食比例固定為一個比例, 就好像想要將“方型”的樁釘入“圓型”的洞中一樣, 嘿是嘸可能的代誌

這是2007年我在學習代謝型態檢測認證師時期, Bill對我的提問的回覆(提問問題在上篇)。對於長期接受西方醫學洗禮的我們,早已習慣只有臨床研究的數據才叫「科學」,對人體健康的管理則依賴「數字」, 我們把自己的身體制約了, 我們寧願相信科學臨床數據做為參考原則, 卻不願意相信自己身體發出的聲音。

Bill繼續回覆說:想想看~蛋白質型也有分”Slight輕度“,”Medium中度“,”Heavy重度”和“extremely極度”,愛斯基摩人就很代表這個等級中extremely的蛋白質型人, 他們的餐食中幾乎完全是蛋白質(甚至含有高量的脂肪比例), 但卻是世界上得到心血管疾病最低的民族之一。而另個影響因子則為「Circadian」(時間節律),人體代謝是個隨時都處在變化的狀態,使我們不應墨守固定比例,試著去觀察有些人的早餐、午餐和晚餐所需要的飲食比例是如此的不同, 而其他人就是可以三餐有著相同的比例。

Bill說的一點兒也沒錯, 我和Tony營養師、Ken心理師同為蛋白質型,我們似乎都有著相同需求的飲食比例:40﹪蛋白質、30﹪脂肪及30﹪碳水化合物;但常常在飯桌上我們觀察到即便如此, 仍然攝取極不相同的比例,才能達到適合自己並且感到舒服而具有能量感的狀態,每每在觀察彼此以及討論的同時, 都能再次發現造物主創造人體代謝的巧妙, 這真是很棒的一種覺察, 會讓你有某種深層的領悟~而漸漸地不會再讓身體受到制約, 也不讓自己受到所謂現代醫學或者專家理論的制約,能夠自在地做自己健康生活的主人, 並且知道往那個方向去, 這個感覺帥呆了!

事實上, 我不是一開始就能夠體會這種模糊的建議,  一會兒說是飲食中要有30﹣40﹣30的比例, 一會兒又說不要像「把方型釘死在圓洞中」的去吃, 我到底該如何遵循呢?而且上網搜尋了許久, 發現沒有一篇有關代謝型態的期刊研究,「代謝型態理論」究竟是個什麼理論,心中不免嘀咕著到底有沒有科學性呢?好歹我也是個二十年的資深營養師,居然被一位非營養背景的人士教訓了一頓。

追根究底的過程, 發現這理論的演進過程又都來自醫師、生化學家、心理學家、營養學家及細胞學家的整合研究, 特別是受到東方醫學啟發後的代謝型態,讓我看到他的深度,他是如此具有邏輯性和結構性, 並且引經據典融合科學與哲學,帶領人們返璞歸真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智慧。

既然沒有相關研究, 不如自己來寫一篇, 這個信念很堅定,後來也確實成就了我的碩士論文, 研究主題為「評估代謝型態檢測對減重成效的影響」。從撰寫論文的那一刻起, 同時宣告我此生的終生志業將奉行「協助人們成為自我身心管理與享受優質生活的專家」的願景。 每個人有知道自己體質的權利和照顧好自己身心的義務, 這也是我和團隊表達愛地球的一種方式。

成為人們生命中的教練~ 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如果今天我們看到一個保健資訊, 覺得很好,然後就熱切地去分享給個案並且要他執行, 那麼我們和網路上或者書本上的資訊又有什麼不同,我們不過成為一位資料傳遞者,這不是真正的教練!

「解惑」是為師者一個很基本的角色任務, 需要涉略既廣且深的理論知識,再經過生活中的諸多歴練, 對人情世故的細心觀察, 推敲思考後再對個案因材施教,不但「解惑」亦能「授業」, 此稱之為師者。

惟成為人們生命中的教練, 更要期許自己能夠真心擁抱個案軀體下的靈魂, 引領他能夠到達他自己的人生高處 ,啟發他能夠面對自己,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把健康管理的主導權交回他的手中, 協助他具有這些能力,此應為「傳道」的層次也。有些人執迷不悟需要當頭棒喝, 有些人過於軟弱需要耐心扶持亦需被強烈激發,此亦考驗「師者」之智慧~教學相長,傳生命真理之道, 成就彼此, 此為師也。


撰文:代謝型態 袁毓瑩資深營養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代謝型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