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教育訓練前(6月27日), 我想收集教練們的問題,這次我打算用座談的方式來進行,不準備用投影片講述, 也不準備新的議題或資訊………現今的我們被各式各樣的保健資訊轟炸到已經不知道該怎麼吃,有時候我們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的資訊,不需要受到諸多的專家學說困惑我們的心,我們只需要返樸歸真,在每一餐後仔細觀察自己的身心變化,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就好。
 
我在營養領域工作長達二十年,體會到即使是專業人員,也無一倖免地必須走過一段「我究竟要怎麼吃」的摸索道路,而幸運的是我們有上天恩賜的許多個案,在解決他們的疑難雜症中,也在珍貴的教學相長中,不斷有機會深刻體會從書本理論到臨床經驗的真實性,進而獲得一次比一次更強烈的啟發。有時候,我們是那樣清楚地在一旁看到一個人如何失去了他的「身體智慧」而扼腕,那個其實應該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好朋友」。
 
 
 
教育訓練前,我問大家對這次的座談有什麼期許?
 
 
莎拉說:有時我真的無法分辨什麼是吃錯食物的感覺,或者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吃到適合自己的食物?有些人真的不會自我覺察身體的感覺而且巿面上又有那麼多種飲食原則,每位專家講的都不同, 我要聽誰的呢?
 
帥哥教練說我們希望有一個準則或者是可以建議給客人的飲食方法,目前有「真原醫」(楊定一博士撰), 有「代謝型態」,有「自然醫學」提到的飲食原則,到底我要遵循那一種?
 
 美女教練說:我今天沒有期望什麼,我是來學習的。
 
其他教練大多也是期望有個客觀的飲食建議,讓他們在教導客人運動時,能夠提供一個建議方向。我聽著他們說,眼前同時攤開之前就寄給我的問題列表:
 
1.一般台灣人飲食會缺乏什麼營養?
 
2. 水真的會有不一樣嗎?一般的水、能量水、小分子水…?
 
3. 近年來醫界對蛋白質的需求量的標準,比以往認知的要少,這個趨勢是正確的嗎?
 
4. 應該將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分開食用,這樣對嗎?
 
5. 在書中提到每日應有50%的生食(蔬果),最好80%以上,MYT的看法是?
 
6.咖啡因量對人體的正、負面影響?
 
7.若有進行代謝型態檢測,能在雲端檢視各種食物的熱量,對於尚未進行代謝型態檢測的客戶,是否能提供食物熱量表供客戶參考?!
 
 
我思考了好一會兒,如果健康問題真的可以像考試問答題一樣,有某種程度的標準答案,那麼我們就多讀些書,努力從其中去找到問題的答案,填上去交卷,然後期望得到100分。如果真的可以這樣,多好!那麼, 健康的問題也就不難了,不是嗎!(我其實還蠻驚訝這些問題居然來自這個我頗為欣賞,一直很精進重視教育訓練,並且教導人們運動健護的專業機構),我不禁問教練們:你們如此擅強一對一的運動訓練,因為知道每個人需要訓練的項目和強化的需求不同,那麼在飲食建議上又為什麼要回到需要有一個「人人適用」的準則呢?
 
 這次,我不打算一一回答問題,我打算和教練們認真談心。
 
對於已經有量身訂做個人化運動及保健觀念的人,我特別喜歡和他們對談「代謝型態」強調吃對食物的理念,甚至毫不客氣地要他們認真去了解自己的身體和真正去傾聽身體的聲音。
 
 誰會比你更清楚你身體的感覺呢?想想看當你被誤解時的感受,你總是那樣生氣的說「你們都不了解我」。如果我試著替「你的身體問你」:你了解我嗎?~是的,你了解你的身體嗎?你甚至不想去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不想知道吃了什麼會舒服和不舒服,也不想知道到底你天生獨特的體質適合吃什麼,不適合吃什麼。你只想要一個飲食準則可以遵循,因為聲望顯赫的專家學者如是說,因為別人也都如此做;你只想要有個簡單容易做的方法就好。可曾深思,真的有「人人適用」的準則嗎?
 
 你的身體可能正在透過以下這些訊息~老是有疲倦感、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好痛苦啊!為什麼心情總是好不起來呢?短短一年之中就胖了好多….等等「生氣的訊息」來通知你不了解他。如果你吃對了,你的細胞會正常運轉,身體會感謝你,讓你的情緒和能量大多時候處在舒服的狀態。這是個非常合理的邏輯原理,它沒有科學數據和佐證資料,但卻是你身體真實的反應。
 
 
 我們為什麼要制約自己的身體呢?
 
當初我學習代謝型態理論時,我測得的代謝型態是「快速氧化型」,我的飲食比例圖上的蛋白質食物攝取建議為40%,這可嚇壞我了,因為和傳統營養學建議的飲食比例大相逕庭,而且擔心腎臟負荷會過重。
 
 我寫信詢問美國代謝型態認證機構的創辦人William Wolcott, 記得我還用了正統營養學的份量換算(exchange)舉例來質疑他:如果以一天總熱量1000大卡來計算,40%是來自蛋白質食物,那麼就是400大卡,而蛋白質1公克產生4大卡的熱量,這意味著我一天需要攝取到100公克的蛋白質。你知道嗎?如果純粹用1個雞蛋含有7公克的蛋白質來計算,我一天要吃到14顆的蛋才能夠攝取到。(自己都覺得這個舉例有夠誇張,但也確實是我對代謝型態飲食初認識的質疑)
 
 
你猜William怎麼回我呢?~待續
 
 
 
撰文:代謝型態  袁毓瑩資深營養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代謝型態 的頭像
    代謝型態

    代謝型態

    代謝型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